Wednesday, May 14, 2014

關於討論之討論


(本文14/5/2014刊於《明報》)
躁動、對立、撕裂、非黑即白兩極化,似乎是香港政治爭議大勢。各自表述,互相爭持,說理變成爭執,迅即轉化成互相指控的鬧劇,不能心平氣和,浪費時間,大家都失去耐性。

美國哲學家兼作家Daniel Dennett新作Intuition Pumps,談到論辯的技巧。Dennett認為,遇到歪理,是非分明時,當然要有力地指出對方的錯謬;但很多論述,似是而非,隱含矛盾,若你嚴厲指斥,容易招致不理性反擊,令討論演變成難堪的互相指罵。他認為,論辯時,可以考慮啟動「四部曲」︰

(1)   嘗試以清晰、生動而公正的方式,重新闡述對手立場,務求令對手同意你理解無誤,甚至表達得比他好。
(2)   道出你們立場一致的觀點。
(3)   道出你從對方的論述中所學習到的新事物。
(4)   然後,才開始你的反駁和批判。

此「四部曲」,說易行難,Dennett認為,撫心自問,有些論辯對手,實在不值得尊重,不值得你付出這種耐性去慢慢交心詳談,但直斥其非,不客氣地揭露其無知與矛盾,雖然有時充滿快感,但往往不能令人心悅誠服,贏了牙骹,卻得不到成果。

難以實行,也是因為今時今日的討論平台,除了電台節目與一些公眾論壇外,沒有時間沒有空間容得下太多客套說話;報章評論篇幅短小,互聯網上的討論,流於情緒宣泄,聚焦激烈言辭,多於嚴肅討論;很多人讀網絡文章,只讀標題和開首幾句,已讚好或反擊,未閱理據,已下結論,也容不下這個論辯「四部曲」。

放諸香港環境,權貴中人,每每玩弄權力,掩藏真相;或厚顏無恥,拒絕對話;或恃勢凌人,歪理連篇;或軟硬兼施,蛇齋餅糉,這些現象,固然無須客氣,無須轉彎抹角,宜直斥其非,讓大眾清晰各種錯謬與誘騙陷阱。

然而,若是同道中人,或平起平坐的對手,太直接會顯得無情,嚴苛的指控又會顯得尖刻,就是「四部曲」派上用場的時間。活用「四部曲」,首先,對手會聽你說話,因為你顯示了自己有判斷力,理解其論據,並有共通點;雙方放下嫌隙,才能開始有意義的交流,縱使最後未必能互相說服,但最少觀點能拉近,不致於兩極對抗,無止無休。

處身論辯之中,常會發現,有時論證越強越有力,反而激起對手一種自我保護意識,什麼都聽不入耳,這是心理研究上的「逆火效應」(Backfire effect),我們都相信自己,信任自己的判斷;風吹得愈烈,話罵得愈狠,愈令對方把圍牆高築,保衛自己的尊嚴。大部分人,只接收到自己相信的觀點;對那些痛恨的人或嗤之以鼻的想法,看不見,記不起,過目即忘。

我們都相信自己是理性的一群,會講道理,卻偏執而不自知;知己知彼,多一分同理心,加一點技巧,希望海嘯一樣的口水花,不會化作輕煙,轉眼徒勞。

相關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