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nday, May 12, 2014

英帝邪惡舊片(2)︰殖民與難民


承上〈英帝邪惡舊片(1)︰糧荒異象在香港〉一文,有朋友問,為何用「英帝」?這個 British PatheYoutube Channel ,向全界公開85000條舊片,Pathe News全盛時期,活躍於大英帝國殖民地,拍攝片段,於戲院開場前播放,軟銷帝國的豐功偉迹,「英帝」之名,當之無愧。

有朋友說,那些英語是Queen’s Accent,於我聽來,似乎是非常chokQueen’s Accent,每次聽到,都想起往日(或現在)廣東電視台新聞主播的懶係認真兼超級抑揚頓挫的口音,充滿政治宣傳味道,再加一點英式幽默,如此腔調,如此旁白,為當年新聞片段加添很多笑位。

大批黑白舊片中,估計有過百條關於香港,這條1967年的片,有幾個很平淡的鏡頭,我看了很多次︰


這條片,及片庫其他好多香港的舊片,字裡行間,充滿了英國人對香港的想像與stereotype,旁白中,總有「購物天堂」、「繁榮」、「擠逼」,總有「舢舨」、漁船,充滿 ‘Red China’,還有失驚無神都加句 ‘East meets West’

觸動我的,是片末的深圳,半世紀前的深圳。

今天,香港邊境這一方,變化不算大,仍是農田荒山;但當年深圳那邊,一望無際的稻田,夕陽中的阡陌,如今了無痕迹。三十多年來,一路被摩天高廈取代,滄海桑田,世界變了樣。

當年,選擇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試點,正因香港近水樓台,是紅色中國邊陲僅有的一扇窗,殖民主義帝國主義資本主義,造就了一個香港。「祖國來了,快逃」心態下,香港彈丸之地,匯聚人才資金,靜待北方的瘋狂過去。

又看看這條片,Refugee problems near crisis 1959,你可會在片段裡,找到了父輩們的身影?當年,他們千辛萬苦,都要投靠可惡的大英帝國殖民地。他們,成為香港人口的基本盤,「獅子山下」的奮鬥故事。


或者,又看看這些可憐修女的故事 "Journey to Sanctuary (1966)",他們在文革中,逃難到香港,扒在手推車上過羅湖橋,香港就是一個 ‘sanctuary’

沒有誰倚賴誰,香港是一場因緣際會,今天的恩怨情仇是這片土地的共業。香港之所以繁盛,從來是因為她在大中國邊陲,巍然獨處,歷變不驚,守著一些卑微的價值,在關鍵時刻發揚光大。

從來,香港就是一個庇護所,在祖國的瘋狂中,試圖保存一點血脈。

***   ***   ***

至於為何標題用上「邪惡」?看看以下片段,英帝政治宣傳味道濃,建了一個游泳池也用直升機拍攝大事宣揚,畫面「擺拍」,更不乏對東方女性身體的想像。



但這個影片資料庫,無疑是一個文化寶庫,這是1925年一位香港富商的葬禮,整個動物園出動遊街,牛鬼蛇神大笨象,真係唔小嘢。


喜歡史片的朋友大鑊了,這個資料庫,有排睇。
 
photo: British Pathe Blog
相關文章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