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April 23, 2013

大西南圖話(8): 捐錢希望工程



這個主題,一早準備寫,本意非叫大家不捐錢,而是要研究清楚做好功課才捐錢。

還記得希望工程嗎?九十年代開始,中國善事大熱點,向海內外募捐,為偏遠山區建校舍,人人有書讀。

20133月,在四川康定木格措的希望小學。


這小學已荒廢失修,變成日間幼兒託兒所,只有約十個小孩。

 
這相片,攝於2005年,於怒江上游秋那桶的希望小學,當時只有六個學生。2013年重臨舊地,已撤校,校舍荒廢。


這相片,攝於2011年,於青海瑪多縣,黃河源希望小學。去年,學校停辦了。


希望小學變垃圾場,圖片來源:新華網
這裡,我沒有到過。新華網今年二月報道,貴州凱里一間香港人捐錢的希望小學,用了一年,變成垃圾站。原因是學生不夠、建公路徵地,校舍快要拆。

當年沸沸騰騰的希望工程,為何有如此結局?

好聽一點,就叫「完成歷史任務」吧。

近年,國家教育政策一個大改動,是農村教育「撤點併校」。

一直以來,農村教育一大問題,是地點分散、學生不足、好的教師不願住到偏遠地區;加上農村人口遷移大城市,二十年來,農村學生流失。一項調查顯示,2001年至2010年,中國農村平均每天消失63所小學;十年來,農村小學減少了52.1%

近年的「撤點併校」,把農村學生集中於縣城或大鎮讀書,好處是學生集中,能享有較佳師資、設施與校舍;問題是一些偏遠地區學生,離鄉路遠,未必能就讀,索性輟學。

在此暫不論政策優劣,因社會變遷,一間小學只有十幾個學生,教學師資確是問題;但「撤點併校」,與當年「希望工程」叫人捐錢協助偏遠地區建校舍的理念,南轅北轍。十多年間,這政策大改動,代表數量龐大的「希望小學」校舍,基本要報廢。

而問題在,趨勢應能一早預計,但過去十年八載,繼續有希望小學落成,大都壽命短促。歸根究柢,正如一位清華大學學者所言:「捐學校看得見摸得著,軟體看不見摸不著,不知道錢用在哪里,捐助者不願捐。這就會讓公益組織在建設時考慮不夠長遠,導致希望小學在某些地方供大於求。」「只要有人給錢了,究竟該不該建、怎麼建、誰來管理,沒人管,在中西部地區大量存在希望小學閒置情況。」

捐贈者希望留名,有一個大牌匾,當然要實物;地方官也渴望工程,一來有錢過手,二來有實物為證,以表揚功績。

在中國,推土機鏟機與工程師全部過盛,任何建設一定是好,因為很多人有飯食有工開。結果,全民忽略軟件建設、制度建設。

謹向大家建議,若要捐錢內地,不要捐錢建硬件。例如教育,不需捐錢建學校;若有可能,應捐錢建圖書館、送圖書雜誌、個人助學、培訓教師等等。書本、學識、老師的教學法,全部帶得走,一生受用。一間最少幾十萬元的校舍,正是萬般帶不走,你捐的校舍錢,最少倒了一半落海。

再者,要認清所謂「志願組織」的本質。所謂NGO,本應是Non-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,非政府組織;現實是,很多國家操控志願組織,不予其獨立運作,官方背景濃厚,遂有新詞謂GNGO, Governmental Non-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, 「政府非政府組織」。而「希望工程」背後的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,乃共青團創立,實際是「黨NGO」,你要監督其運作,要它問責,難上加難。

相關文章:
上文數字及學者語錄來源:希望小學變垃圾站

上月到汶川地震災區,見很多空置新建築,重建效益成疑:大西南圖話(4): 新農村集中營
香港援建之省道303故事:大西南圖話(7): 多難興邦說捐錢

無論如何,錢要捐: 假如上帝擲骰子

謝謝收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