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September 18, 2012

盛世尋真.胡舒立




整整三十年前,胡舒立剛大學畢業,到《工人日報》當記者時,她大概沒想過,百廢待興的中國,三十年改革開放,演變出一個奇幻盛世。這裡是經濟奇迹、也是道德廢墟;這裡充滿高瞻遠矚的企業家,也充滿以權謀私的投機者;這裡有最勇往直前的新聞記者,幕後也有最強大最隱秘的監控黑手。

在內地,愛挖掘新聞的人有福了。中國是新聞的大礦場,裡面埋藏著最匪夷所思的材料,但盛世尋真,卻談何容易。

胡舒立說過:「我一生的追求,就是在一家好媒體裡當記者。因為沒有好編輯,所以我才做部主任;因為沒有好主編,所以我才自己做主編;因為沒有一個滿意的平台,所以我才出來辦《財經》。」

十一年《財經》主編,胡舒立及她的採訪團隊,屢屢揭露財金黑幕,不法企業聞風喪膽,《商業周刊》稱她為中國證券界「最危險的女人」。胡舒立建立的《財經》雜誌,如中國財經新聞界的聖殿,慕名求職、降級加盟者眾,胡舒立也被稱為中國「財經記者第一人」、「財經新聞女教父」。

眾多稱號,胡舒立寧願以「啄木鳥」自居,她形容《財經》雜誌是一頭啄木鳥:「永遠在敲打一棵樹,不是為了把樹擊倒,而是為了讓它長得更直。」胡舒立說過,記者的天性,就是探索和報道真相。然而,探索之路險阻重重;在中國,「真相」在非常時刻,會成為微博的「敏感詞」,啄木鳥要掀出樹幹裡的害蟲,它們自然會群起反擊。

尋真是一場無止境的博奕,媒體擁有者似乎掌握著最終的優勢。美國記者李伯齡 (A.J. Liebling) 有一句名言,誰得到新聞自由的保證?只有那些擁有新聞媒體的人 (Freedom of the press is guaranteed only to those who own one)。崇尚新聞自由的美國尚且如是,更何況是一直嚴控筆桿子的中國?

胡舒立創辦、主編的《財經》,本著「獨立,獨到,獨家」方針,頂住各方壓力,其爆炸性報道如《銀廣夏陷阱》、《基金黑幕》、《誰的魯能》、《SARS調查》等深入調查,直指痛處,開風氣之先;十一年來,樹立行業楷模,推動社會變革。

人們常問,在中國錯綜複雜的權錢關係網與新聞監控的限制下,《財經》如何做得到?胡舒立的回應很簡單:讓事實說話。

反覆調查、引證資料、不斷求真,胡舒立要求下屬不收紅包,堅守獨立。《財經》投放大量人力物力調查真相,一些調查報道持續一年採訪,亦在所不惜,務求報道無懈可擊。中國式的調查報道記者,如走鋼線特技人,胡舒立說過:在中國,記者能犯錯的空間很小,比外地如美國的記者要小得多。為免粉身碎骨,「事實」正是記者保護自己的最佳防衛。

然而,真相找到了,說真話也不容易,自由的界線在何方?籠子裡的空間有多大?面對著審查與自我審查,胡舒立說:不要想太多,想做就去做,找到真相,就去報道。她會妥協,但不會妥協太多:「我知道如何把握報道的界限,我接近界限,甚至推動它,但我絕不會跨越它。」與權力周旋,是一門藝術。

1998年,胡舒立因為沒有一個滿意的平台,自己出來辦《財經》;2009年,當《財經》這個平台不再能令她滿意,她另創新天,繼續尋覓她的新聞理想國。胡舒立帶同《財經》班底,創辦「財新媒體」,遠赴海南,「借殼」《新世紀周刊》,繼續「細節見證真實」的新聞方針,並進軍新媒體,創辦英文財經網站,她相信,互聯網正改變中國的新聞景觀。

胡舒立還開闢另一戰線,擔任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,培育新聞界新一代的健康力量,胡舒立在致2012屆畢業生的信中,勉勵學生要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,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:

「希望大家都問一下自己,自己真正喜歡什麼?十年後自己想成為怎樣一個人?那時的你會喜歡今天做出的抉擇嗎?」

「臨別之際,我只有三個期許送給大家:聽從內心的呼喚、堅守普世價值、堅持獨立思考。以此行之,真正的成功和快樂才能在某天不期而至。」

***   ***   *** 

香港中文大學博群大講堂

「盛世求真.胡舒立的新聞理想國」

日期:25/9/2012 (星期二)
時間:4:30pm-6:30pm
地點:香港中文大學李兆基樓六號演講廳 (LT6)

***   ***   ***

去年的博群大講堂與講座系列:
許鞍華:功成百煉 (許鞍華的不可說) 

早前講座全錄影,link在此

2012春的博群花節,只緣身上此山中,還要玩浪漫,但是,玩得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