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iday, March 2, 2012

醜聞之美


(本文2/3/2012刊於《經濟日報》)

當曾蔭權租住的深圳複式頂層落地玻璃大豪宅照片曝光,我想起前港督麥理浩在蘇格蘭家鄉的田園小屋。

1997年,因為電視台製作殖民地史特輯,採訪隊遠赴蘇格蘭找麥理浩。印象猶深的,是他家的農莊,位處典型的蘇格蘭丘陵地;農莊裡的小路沒有鋪好,小屋前停著一輛破舊的小車;行動蹣跚的麥理浩,告老歸田,就住在簡樸的小屋裡。他可能有輝煌大屋,但他沒讓我看到。

麥理浩在香港留下什麼?房屋大計、廉政公署。最聰明之處,還有一條麥理浩徑,天高海闊,山明水秀之間,讓人回想一代傳奇。你可以說,英國人的「德政」,是收買人心,被逼回應民意;如果你認為他們在做戲,他們是做戲做全套,還學懂了中國人「悶聲發大財」。

麥理浩以後,死於任內的尤德,留下鞠躬盡瘁的形象;接下來是謙謙君子衛奕信(我在麥理浩徑碰過衛奕信)、愛吃蛋撻愛對著幹的彭定康。回歸後,是腳痛好人董伯伯,然後……大家會記得曾蔭權的什麼?

當年梁錦松被指偷步買車,縱使急忙清繳稅款,也逃不過下台命運;今天曾蔭權攞著數醜事逐一被揭,嚴以律人寬以待己,卻要死撐到底。曾特首在市民心中留下的記憶,恐怕是一位愛貪小便宜的典型「香港仔」。

功虧一簣,自損名節,是曾蔭權個人的不幸;但以一人之力,喚醒社會對清廉、避嫌的標準,是香港的大幸。個人的小貪念,被牽連至小圈子特首選舉,是權貴們的不幸;但引領大眾眼光,清楚了解權錢關係網、目睹傳媒大亨與地產商人的遊艇交誼,又是功德無量。

特區三位重量級政治人物,在關鍵時刻先後陷入「富豪門」、「西九門」、「地庫門」。權錢勾結,古今中外如是,我們只能希望,這都是個人問題,而非一國之下的結構性道德滑坡。曾聞一位內地知識分子說,內地貪污橫行、權錢糾結,不容監督,這種威權「體制」不可能持久,終有倒下的一天,但體制一夜間頽然崩潰,會造成大動蕩;最理想的情況,是體制如冰淇淋一樣,慢慢融化。問題是,融化以後,還剩下什麼?故此中國需要公民社會,民間的組織力與監察力,人民在時機來臨時,才能真正當家作主。

香港「每天爆你多一些」的醜聞連續劇,令內地朋友看傻了眼,三人的行徑,在內地是官場正道,算是大清官了。但在香港,特首連坐富豪遊艇與租賃大屋,也弄得焦頭爛額。醜聞之美,正在於成就了一次全國反貪教育。

管治圈子公信力低落,香港好彩還有ICAC;記者窮追猛打,市民可以發聲批評;立法會有「特權法」寶劍,議員有選票監督,不敢罔顧民意。香港這邊,雪糕融化之後,露出了中流砥柱、我們珍重的核心價值,正是醜聞聲中,聊以安慰的事。

***   ***   ***

舊文:
有一點意料不到,竟然連跛腳鴨也做不了:港鴨過聖誕
趕工享用新政府大樓,其實很曾蔭權:門常開 一個反諷的誕生